问题 | 是否应该对犯罪预备者实施刑事处罚? |
释义 |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人。在主观方面,他们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在客观方面,犯罪预备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虽然犯罪预备应当受到刑罚,但可以参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法律分析 犯罪预备应当受到刑罚。对于预备犯,可以参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拓展延伸 犯罪预备的刑罚如何确定? 犯罪预备是指在实施犯罪行为前,为了犯罪而进行准备工作的人。对于犯罪预备的刑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教育感化:在犯罪预备阶段,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应当对预备犯罪人员进行法制教育,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悔过自新。如果预备犯罪人员能够认真悔过并消除犯罪预备的动机,可以免除刑罚或者减轻刑罚。 2.处以罚款:如果预备犯罪人员没有消除犯罪预备的动机,也没有实施犯罪行为,可以处以罚款或者行政拘留。 3.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如果预备犯罪人员实施了犯罪行为,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即没有造成严重后果、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积极退赃、赔偿损失等,可以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并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刑罚: (一)未遂犯 (二)中止犯 (三)未实行终了犯罪结果发生的 (四)犯罪后自首 (五)犯罪后立功 (六)有其他立功表现 4.并处罚金:对于犯罪预备人员,可以并处罚金。 犯罪预备的刑罚应当根据其具体情况而定,在具体司法审判中,应当根据案件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进行综合考虑,依法公正判决。 结语 犯罪预备是犯罪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受到刑罚的制裁。然而,对于预备犯,可以酌情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犯罪预备是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 【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