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父母是否有权继承遗嘱财产? |
释义 | 遗嘱是遗嘱人生前对财产进行个人处理的法律行为,只要符合条件,即使不留给父母,也是有效的。遗嘱需要遵守一些特征,如遗嘱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不能进行代理,紧急情况下可采用口头形式,但需有见证人在场。遗嘱在遗嘱人死亡时才生效,之前可变更或撤销。尽管不留给父母可能受到道义上的谴责,但我国的民法典并未强制要求遗产必须留给父母,个人可以根据意愿分配财产。 法律分析 只要符合遗嘱的条件,即使遗嘱财产不留给父母,那也是有效的。患上重病无法治愈的,那么可以写下遗嘱,分配好个人的财产。个人对于其财产有支配权,可以在遗嘱中写上继承人。虽然遗产不留给父母会受到道义上的谴责,但是我国的民法典也并没有对此作出强制要求,个人可以凭意愿分配财产。 遗嘱是指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理,并于创立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 遗嘱共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遗嘱是单方法律行为 即遗嘱是基于遗嘱人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即可发生预期法律后果的法律行为。 二、遗嘱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具有遗嘱能力,不能设立遗嘱。 三、设立遗嘱不能进行代理 遗嘱的内容必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应由遗嘱人本人亲自作出,不能由他人代理。如是代书遗嘱,也必须由本人在遗嘱上签名。 四、紧急情况下,才能采用口头形式 而且要求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形式或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口头遗嘱因此失效。 五、遗嘱是遗嘱人死亡时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因为遗嘱是遗嘱人生前以遗嘱方式对其死亡后的财产归属问题所作的处分,死亡前还可以加以变更、撤销,所以,遗嘱必须以遗嘱人的死亡作为生效的条件。 结语 遗嘱是一种个人自由意愿的法律行为,只要符合法定条件,即使遗嘱财产不留给父母,也是有效的。个人对于自己的财产拥有支配权,可以在遗嘱中写明继承人。虽然这可能会受到道义上的谴责,但我国的民法典并没有对此作出强制要求。遗嘱是在遗嘱人死亡时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具有单方法律行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不能进行代理等特征。口头遗嘱只在紧急情况下有效,并需要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的设立是基于遗嘱人真实意愿的个人处理,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手段。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