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2023年后的法定年休假有何变化?
释义
    法定年休假规定: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职工享受带薪年休假;年休假天数根据累计工作时间确定;新进单位的职工按剩余日历天数折算年休假天数,不足1天不享受;折算方法为剩余天数除以365天再乘以全年应享受的年休假天数。
    法律分析
    法定年休假具体规定如下所述: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三条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四条年休假天数根据职工累计工作时间确定。职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视同工作期间,应当计为累计工作时间。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五条职工新进用人单位且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
    前款规定的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
    拓展延伸
    法定年休假的权益保障及相关争议解析
    法定年休假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益而设立的制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劳动者在工作满一年后有权享受带薪年休假。这项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劳动者能够得到适当的休息和放松,以维护身心健康。同时,法定年休假的规定也涉及到休假的时长、计算方式、工资待遇等方面。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法定年休假也会引发一些争议,比如休假安排与工作需要的平衡、加班与年休假的关系等。因此,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需要对法定年休假的权益保障及相关争议进行深入解析和研究。
    结语
    法定年休假是为保障劳动者休息权益而设立的制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工作满一年后,劳动者享有带薪年休假。该制度旨在确保劳动者得到适当休息,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年休假的时长、计算方式、工资待遇等方面可能引发争议。为保障劳动者权益,需深入研究法定年休假的权益保障及相关争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七章 社会保险费征缴 第六十一条 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应当依法按时足额征收社会保险费,并将缴费情况定期告知用人单位和个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章 失 业 保 险 第四十六条 失业人员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满一年不足五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累计缴费满五年不足十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八个月;累计缴费十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二十四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前次失业应当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1: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