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法典对人格权中的隐私权有哪些规定
释义
    《民法典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处理的规定》
    民法典规定了自然人的隐私权,禁止侵犯他人隐私。个人信息处理需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并征得同意。处理个人信息需明确目的、方式、范围,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免责事由包括合理行为、公开信息、维护公共利益等。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对人格权中的隐私权有哪些规定
    1、隐私权: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2、隐私权侵害行为: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1)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2)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3)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4)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5)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6)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二、民法典对个人信息处理有什么规定
    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
    1、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2、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
    3、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4、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
    三、处理个人信息免责事由有哪些
    处理个人信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为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1、在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的范围内合理实施的行为;
    2、合理处理该自然人自行公开的或者其他已经合法公开的信息,但是该自然人明确拒绝或者处理该信息侵害其重大利益的除外;
    3、为维护公共利益或者该自然人合法权益,合理实施的其他行为。
    结语
    民法典对人格权中的隐私权作出了明确规定,保护自然人的隐私权不受侵犯。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能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私密空间、活动、信息。民法典还对个人信息的处理提出了规定,包括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征得同意,明示目的、方式和范围等。在合理实施的情况下,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人可以免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019修订):第七章 法官的职业保障 第五十六条 法官因依法履行职责遭受不实举报、诬告陷害、侮辱诽谤,致使名誉受到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五章 其他规定 第一百零一条 本法总则适用于其他有刑罚规定的法律,但是其他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肖像权 第一千零二十条 合理实施下列行为的,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
    (一)为个人学习、艺术欣赏、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在必要范围内使用肖像权人已经公开的肖像;
    (二)为实施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三)为依法履行职责,国家机关在必要范围内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四)为展示特定公共环境,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五)为维护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权人合法权益,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的其他行为。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4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