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的买卖差异 |
释义 | 买卖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的区别在于物权的取得方式和包含的内容不同。原始取得是直接依据法律取得物权,包括劳动生产、收益、添附等形式。继受取得是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取得物权,包括买卖合同、赠与、继承遗产等方式。原始取得是非因他人权利而直接取得的所有权,而继受取得是基于他人既存的权利而取得的所有权。 法律分析 一、买卖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的区别是什么? (一)、物权的取得不同 1、原始取得是指不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而是依据法律直接取得物权。 2、继受取得是指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取得物权。 (二)、包含内容不同 1、原始取得:劳动生产、收益、添附。 2、继受取得:移转的继受取得,创设的继受取得,特定继受取得,概括继受取得。 中国的原始取得主要形式包括:劳动生产、收益、孳息、添附、无主财产、拾得无主物、失散的饲养动物、先占、善意取得、没收、征收、税收。 (三)、继受取得依据: 1、买卖合同:民事主体双方达成协议,出卖人一方将出卖财产交给买受人一方所有,买受人接受此项财产并支付价款。通过买卖,由买受人取得了原属出卖人的财产所有权。 2、赠与、互易:赠与人自愿将其财产无偿转移给受赠人,一方以金钱之外的某种财产与他方的财产相互交换,也可导致所有权的移转。 3、继承遗产:继承人按照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合法有效遗嘱的指定,取得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4、接受遗赠:自然人、集体组织或者国家作为受遗赠人,按照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合法有效遗赠的指定,取得遗赠的财产。 5、其他合法原因:因其他合法原因,也可以取得或形成财产所有权,如参加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通过合股集资的方式组成合法经济组织,形成新的所有权形式。 6、原始取得也称最初取得,依这种方式取得的所有权是,或者是原来无所有权,或者与原所有人的所有权和意志无关。前者包括劳动生产、收取孳息、没收财产、先占、拾得遗失物或发现埋藏物在没有所有人的归属、添附以及善意取得等;后者包括征收等行为。 7、继受取得一般通过事件的发生或民事法律行为的实施而取得物权。继受取得正常和有效的行使往往需要以原所有人的所有权和原所有人转让所有权的意志为依据。 8、原始取得,是非因他人既存的权利而是基于法律规定直接取得的所有权。先占、生产、附合、加工、添附、法院判决、公用征收、没收、罚款、房屋的建造、围海造田、树木的栽种、罚没物的法定归属等都是原始取得。 9、继受取得,是基于他人既存的权利而取得所有权。如买卖合同、赠与合同、互易合同等属于继受取得。 结语 买卖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有着明显的区别。原始取得是指依据法律直接取得物权,不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而继受取得是指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取得物权。此外,原始取得的包含内容主要包括劳动生产、收益、添附等,而继受取得则包括移转的继受取得、创设的继受取得等。买卖合同、赠与、互易、继承遗产等是继受取得的常见依据。在中国,原始取得的主要形式包括劳动生产、收益、孳息、添附、无主财产等。继受取得则是基于他人既存的权利而取得所有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三节 其他规定 第二百三十条 因继承取得物权的,自继承开始时发生效力。 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五章 特别程序 第五节 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第一百九十九条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核实,应当发出财产认领公告。公告满一年无人认领的,判决认定财产无主,收归国家或者集体所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