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调解有强制执行力吗 |
释义 | 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具有强制履行力,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通知后仍不履行,可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拒不执行且情节严重者,可能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310条,对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情节特别严重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罪时,单位判处罚金,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受到相应处罚。 法律分析 人民法院所作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具有强制履行力,确定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另一方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人民法院通知后仍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可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如果是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拓展延伸 诉讼调解的强制执行力:法律规定与实践解读 诉讼调解的强制执行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法律规定与实践的解读。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经人民法院确认的调解协议,可以作为判决书执行。这意味着,一旦诉讼调解达成并经法院确认,其具有强制执行力,当事人必须按照协议的内容履行义务。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各地法院对于调解协议的执行存在差异,有些法院对调解协议的执行力度较强,有些则较弱。因此,具体的强制执行力取决于法院的态度和相关法官的解释。综上所述,诉讼调解的强制执行力在法律规定的基础上需要与实践相结合,需要进一步加强统一和明确。 结语 人民法院所作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具有强制履行力,拒不履行者将面临强制执行措施。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判决的当事人,将承担刑事责任。诉讼调解的强制执行力在实践中存在差异,需要加强统一和明确。因此,确保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和调解具有强制执行力,是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章 执行的申请和移送 第二百四十四条 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 (一)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 (二)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五)对方当事人向仲裁机构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执行。 裁定书应当送达双方当事人和仲裁机构。 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