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故意犯罪的概念是什么?
释义
    故意犯罪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伤害,但希望或放任这一事件,从而构成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在故意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是犯罪构成要件的主观心理状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必须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1、行为人必须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伤害。这种认知不仅包括明知必然危害社会的结果,还包括明知可能危害社会的结果;
    2、行为人必须希望或允许这种有害结果的发生。无论行为人知道危害结果是不可避免的还是可能的,只要希望或允许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构成故意犯罪。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同的,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上通常所说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是故意犯罪,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希望或者允许这种结果发生。
    一、过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一)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犯罪。所谓“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发生结果的认识能力而言。“应当预见”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认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是否有能力作出判断,包括根据行为人的年龄、工作职责、文化程度、知识水平、工作经验、生活经验等因素。“疏忽大意”就是通常所说粗心大意、忽略、忘记、没想到等。
    (二)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从而构成犯罪。这种过失,就行为人的认识能力来说,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同时又忙着某种侥幸心理,轻信这种结果也许不会发生。
    (三)应当注意的是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与故意犯罪有很大的不同。
    1、在过失犯罪的构成条件上作了很大限制,过失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刑法才规定为犯罪,如果没有造成实际危害结果,虽有过失行为,则不是犯罪,可以进行教育或行政处罚。而在故意犯罪中,许多犯罪只要行为一经实施,就构成犯罪,比如行为人实施了杀人行为,虽然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得逞,也应当负杀人未遂的刑事责任。
    2、在处罚上,鉴于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比故意犯罪小,刑法对过失犯罪的处罚比对故意犯罪的处罚规定得轻。
    二、那么说故意含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吗?
    故意犯罪在主观上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7: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