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渎职侵权犯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释义
    渎职罪的主旨是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的渎职行为进行刑事追究。渎职罪的犯罪主体限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渎职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渎职罪的主观方面大多出于故意,少数出于过失。渎职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行为,导致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关于滥用职权罪主观罪过的学说分为单一罪过说和复杂罪过说。
    法律分析
    主体要件
    渎职罪的犯罪主体限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渎职罪宣传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党委、政协、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都不属国家机关范畴,司法实务中出现了协管、协警及治安联防人员受国家机关的委托从事公务的现象。为此: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立法解释规定: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客体要件
    渎职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
    主观要件
    渎职罪的主观方面大多数出于故意,少数出于过失。故意与过失的具体内容因具体犯罪不同而不同。本章犯罪没有目的犯。
    客观要件
    渎职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刑法总则第十四、十五条规定了故意、过失两种主观罪过,学理上对故意与过失做了进一步划分:将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故意界定为直接故意;将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故意界定为间接故意;将已经预见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过失界定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将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的过失界定为疏忽大意的过失。我们试图以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是包含故意、过失抑或二者兼具为标准,将关于滥用职权罪主观罪过的学说分为两大类:单一罪过说和复杂罪过说。
    结语
    渎职罪的主体限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对于协管、协警及治安联防人员受国家机关委托从事公务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立法解释规定,这些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渎职罪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而渎职罪的主观方面大多出于故意,少数出于过失。渎职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行为,造成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大损失。关于滥用职权罪的主观罪过,学说分为单一罪过说和复杂罪过说,试图将故意和过失作为划分标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22: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