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宪法修改法制法治有什么区别? |
释义 | “法制”指的是法律制度,是用来描述法律规范和制度的原则。而“法治”则是指一种主张,即在治理国家时必须严格依照法律原则来进行。法治是一种与“人治”相对的治理理念,强调法律在治理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倡导人们遵守法律,而不是依靠个人权力来治理社会。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东西的完善 法律分析 “法制”指的是法律制度,是用来描述法律规范和制度的原则。而“法治”则是指一种主张,即在治理国家时必须严格依照法律原则来进行。法治是一种与“人治”相对的治理理念,强调法律在治理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倡导人们遵守法律,而不是依靠个人权力来治理社会。 法律和法治不是同一个概念。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东西的完善和改造。 2.法治,是指一个法律信念,在某一社会中,法律具有凌驾一切的地位。所谓“凌驾一切”,指的是不单只任何人都必需遵守、甚至是管治机构的包括制订者和执行者本身亦需要,而法律本身亦被赋与一个非常崇高的地位,不能被轻慢政府的行为必须是法律许可的,而这些法律本身是经过某一特定程序产生的。 3.法制,又称为以法而治,即法律是政府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法制和法治不是同一个概念,与法治相比,法制侧重在法律的使用上,是法律工具主义,但如果仅就法律的目的而言,法治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寻求公正的平台和框架,但法制的实质仍然不能摆脱政权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信念。法治的实施必须建立在法制上。 4.法制是指当权者按照法律治理国家,但这些法律不一定是由普通公民组成的立法部门制订的。法治下,行政部门的职责只是执行该等法律,并且受该等法律拘束,因此法治和法制最大的区别,并不在于法律是否拘束人民,而是在于行政、立法、司法这些政府权力是否也和人民一样,受到法律的拘束和控制。 5.法治的内涵,与其说是要求所有人民守法,毋宁更侧重于法律对政府权权的控制和拘束,否则法治即与法制难以区分,对于社会上常见的违法或脱序现象,尤其是以激烈、游走於法律边缘的手段向政府争取权利的行为,某些政府官员常常会呼吁和要求人民“守法”以尊重“法治”,这其实是将法治的意义误解和窄化为法制。 6.只有法制而没有法治的结果可能会出现政府用法律的形式压制民众,法制,是从大概改革开放以后被提出的,可以说是从八十年代之后开始大量制定法律的活动的,直到十八大之前,中国的法制体系可以说是基本成型了。 之前官方的依法治国更倾向于法制的概念,现在依法治国才是真正的法治的概念,也就是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广泛适用法律,把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种基本和主要形式。 拓展延伸 法治与法制是两个法律概念,虽然它们在很多方面有重叠,但也存在一些区别。 法治指的是法律在社会中的普遍应用,强调法律对所有人都平等适用,法律的规定应该是清晰、明确、公开的,以便所有人都能够理解和遵守。 法制则指的是法律制度的稳定和连续性,强调法律规则的权威性和可预测性,法律制度应该是公正、公平、有序的,以确保社会稳定和繁荣。 法治与法制之间存在一些区别。法治更强调法律对人的约束力,而法制更强调法律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法治强调法律对所有人都平等适用,而法制则更加注重法律规则的权威性和可预测性。法治强调法律制度的公正和公平,而法制则更加注重法律制度的有序和稳定。 虽然法治和法制都是法律概念,但它们的重点和目的略有不同。法治更强调法律对人的约束力和普遍适用性,而法制则更加注重法律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结语 法治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强调法律在治理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倡导人们遵守法律,而不是依靠个人权力来治理社会。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与法治相比,法制侧重在法律的使用上,是法律工具主义。但法制和法治不是同一个概念,法治是指一个法律信念,在某一社会中,法律具有凌驾一切的地位,要求所有人民守法,更侧重于法律对政府权权的控制和拘束。只有法制而没有法治的结果可能会出现政府用法律的形式压制民众,现在依法治国才是真正的法治的概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23修正):第五章 适用与备案审查 第九十八条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