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主次责任一般应各负多少责任 |
释义 | 交通事故的主次责百分比并没有明确规定,交警部门负责判断交通事故责任。但赔偿问题涉及调解方面,一般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主次责任是指主要因一方违章,另一方或第三方也有违章行为造成的事故,主要违章者要负主要责任,另一方或第三方负次要责任。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认定书应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法律分析 交通事故的主次责百分比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交警部门是负责判断交通事故责任的主体。但赔偿问题涉及调解方面的,一般是由当事人之间协商的,一般认为主次可,4-6、3-7、2-8、1-9,同等5-5。 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是指:主要因一方违章,另一方或第三方也有违章行为造成的事故,主要违章者要负主要责任,另一方或第三方负次要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拓展延伸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法律文书,对于划分责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认定结果,可以对事故责任进行划分。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由有过错的机动车驾驶人承担责任。有过错的机动车驾驶人包括:驾驶人在车辆行驶中存在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如逆行、违规变道、超速、酒驾等;驾驶人在驾驶机动车时存在过错的心理状态,如疏忽、疲劳、分心等。 根据上述规定,可以得出交通事故责任划分的依据。首先,是以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的事实为依据。认定书中会详细记录交通事故的发生经过、车辆受损情况、当事人受伤程度等情况,以及责任方的过错程度。其次,是以《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为依据。该条规定了机动车驾驶人应当承担的责任,以及有过错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承担的过错责任。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认定结果在划分责任方面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但当事人对认定结果有异议的,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进行申诉。 法律依据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2011-03-07)\t第四十七条\t公路管理机构、公路经营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公路进行巡查,并制作巡查记录;发现公路坍塌、坑槽、隆起等损毁的,应当及时设置警示标志,并采取措施修复。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现公路坍塌、坑槽、隆起等损毁,危及交通安全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疏导交通,并通知公路管理机构或者公路经营企业。 其他人员发现公路坍塌、坑槽、隆起等损毁的,应当及时向公路管理机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告。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2017-10-07)\t第二十条\t学习机动车驾驶,应当先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考试合格后,再学习机动车驾驶技能。 在道路上学习驾驶,应当按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路线、时间进行。在道路上学习机动车驾驶技能应当使用教练车,在教练员随车指导下进行,与教学无关的人员不得乘坐教练车。学员在学习驾驶中有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或者造成交通事故的,由教练员承担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0-12-29)\t第八条\t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 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受害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