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目前我国在公摊面积上没有明确的规章必须控制在哪个区间范围内。 一般多层住宅公摊在15%以内,小高层和高层在20%左右,一般不超过25%,公寓类的要大一些,但是一般也不会超过30%。公摊面积大小是测绘部门进行测绘得出的,不是开发商自已定的,另外开发商在开始建设之前都要进行建筑规划审批,有了这个审批就表明他的产品是合法的。 高层公摊25%是合理的,建筑内的楼电梯间、消防通道、为本楼服务的配电房、水泵房等附属设施用房、外墙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这些全部计算为公摊面积。在这些不同性质的建筑当中,合适的公摊比例是不一样的,一般而言,多层建筑合适的公摊比例是8%-15%;小高层的是10%-20%;高层的公摊比例一般在15%-30%之间。 在买房子的时候,公摊面积是记入购房总面积的。对于购房者来说,公摊面积比较低的话,购房成本相对来说也比较小,因为公摊面积低,购房者所需要支付公摊部分的钱也就越少,得房率就越高。公摊小的房更加经济、实用,倘若目前资金条件有限,且为自住,考虑购买这类住房还是比较划算的。 公摊面积小,就是说公共的使用面积小,这样会很不方便的。虽然说公摊面积低的房子购买成本低,但是公摊面积太小会影响整体居住舒适度,很多低公摊都是以牺牲小区居住品质为交换条件的:公共设施规模会大幅缩减,公共楼梯、过道、门廊等一般比较狭窄阴暗,长期居住的话,影响生活品质。因此,购房者不应过分追求低公摊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七十二条,业主对其建筑物专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业主行使权利不得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