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诉讼终审后当场判决吗? |
释义 | 民事诉讼终审后,法院通常当庭宣判。若当事人不服判决,可在限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出申诉请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条规定,第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会根据不同情形进行处理,包括维持原判、改判或撤销。若原审法院发回重审后,当事人再次提起上诉,第二审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法律分析 民事诉讼终审后通常是当场判。法院在审理案件结束之后,一般都是当庭宣判的,若是案件的当事人或者是家属不服从该判决,可以在法院宣判后的限定期限内,向当地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请求。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七十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拓展延伸 民事诉讼终审后是否会当庭宣判? 在民事诉讼终审阶段,法院通常会当庭宣判。当庭宣判意味着法官在庭审结束后立即宣布判决结果,而不需要将判决结果推迟到以后的日期。这种做法有助于确保当事人能够及时知晓案件的最终结果,并具备及时上诉或执行的权利。然而,尽管当庭宣判是一种常见的做法,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不会当庭宣判,例如案件复杂、需要进一步审议或等待相关证据等。因此,在具体情况下,是否会当庭宣判还需要根据具体案件和法院的判决程序来决定。 结语 民事诉讼终审后通常当庭宣判,确保当事人及时知晓判决结果,有权上诉或执行。但复杂案件或待证据等特殊情况下可能不当庭宣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条,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将根据事实和法律情况进行处理,维持原判决或改判、撤销、变更。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再作判决后,不得再次发回重审。当庭宣判是一种常见做法,但具体情况需根据案件和法院程序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审判组织 第一百八十三条 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或者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但是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速裁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至七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或者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至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人民法院审判上诉和抗诉案件,由审判员三人或者五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应当是单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审判组织 第四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基本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适用普通程序独任审理。 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 第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判下列第一审案件,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七人合议庭进行: (一)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社会影响重大的刑事案件; (二)根据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 (三)涉及征地拆迁、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 (四)其他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