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签订协议做到以下几点就有法律效力:
 一是协议双方平等自愿协商,
 二是意思表示真实,
 三是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四是不损坏他人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协议书具备以下条件时才具有法律效力: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合同有效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这是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
 订立协议书,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从制度上乃至法律上,把双方协议所承担的责任固定下来。作为一种能够明确彼此权利与义务、具有约束力的凭证性文书,协议书对当事人双方(或多方)都具有制约性,它能监督双方信守诺言、约束轻率反悔行为,它的作用,与合同基本相同。
 口头协议一律无效;书面协议有三种形式,即合同中的条款、独立的协议书及信函、电报、传真、电子邮件等其他书面形式。
 协议书是契约文书的一种。是当事人双方(或多方)为了解决或预防纠纷,或确立某种法律关系,实现一定的共同利益、愿望,经过协商而达成一致后,签署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记录性应用文。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七十条第一款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