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伪证罪行为有哪些?
释义
    伪证罪的构成要件和认定标准。伪证罪要求行为人具备主观故意,且行为足以导致他人受刑罚、逃避刑罚、冤案、销毁罪证、自杀或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伪证罪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主体是在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伪证罪对于正常司法秩序和他人造成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
    法律分析
    一、哪些行为构成伪证罪
    对于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工作不负责任,疏忽大意,或者业务水平有限而提供不正确的鉴定、记录、翻译的;以及由于对于案件真实情况一知半解,认识不准确,或者道听途说而传闻作证,从而提供了虚假证明的,因不具备伪证的主观故意,不构成伪证罪。对于虽有伪证行为,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应认定为犯罪。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以伪证罪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证行为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轻罪重判的。
    (二)伪证行为足以使犯罪分子逃避刑事处罚或者重罪轻判的。
    (三)伪证行为造成冤、假、错案的。
    (四)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经济犯罪分子销毁罪证或得制造伪证的。
    (五)出于伪证行为致使他人自杀或精神失常的。
    (六)伪证行为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二、伪证罪如何认定
    (一)伪证罪的客体要件
    伪证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与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是复杂客体。但也有人认为,并不是任何形式的伪证罪都必然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例如隐匿罪证的伪证犯罪行为就不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但它必须侵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因此认为,伪证罪侵犯的是单一客体,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伪证罪侵犯的对象,可以是有罪的人,也可以是被怀疑有罪而实际上是无罪的人。
    (二)伪证罪的客观要件
    伪证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侦查、起诉、审判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的行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三)伪证罪的主体要件
    伪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在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
    (四)伪证罪的主观要件
    伪证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自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虚假陈述是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
    伪证罪是专属于证人、鉴定人等作证的人的罪名,其用意是陷害他人,捏造罪行,除了会影响正常的司法秩序,还会影响到他人,很是恶劣。
    结语
    伪证罪是一项严重的犯罪行为,其主要表现为提供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或隐匿罪证等行为。根据伪证行为的严重程度和后果,我们可以确定是否构成犯罪。如果伪证行为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犯罪分子逃避惩罚、造成冤假错案、国家工作人员销毁或制造伪证、导致他人自杀或精神失常,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都应被认定为伪证罪并追究刑事责任。伪证罪的主体是在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而其主观要件是行为人明知其虚假陈述与案件有重要关系。伪证罪不仅影响司法秩序,还对他人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必须严肃对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证据 第六十一条 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时候,应当依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证据 第六十二条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1: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