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复议申请期限是否可以延长? |
释义 | 超期申请行政复议不予受理,申请期限为六十日,可因不可抗力或正当理由延长。行政复议机关应在五日内审查申请,并不符合规定的申请不予受理。符合规定但非本机关受理的申请应告知申请人向相关机关提出。除此规定外,行政复议申请自机构收到之日起即为受理。 法律分析 超期申请行政复议不予受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九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十七条: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符合本法规定,但是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除前款规定外,行政复议申请自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收到之日起即为受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九条、第十七条 拓展延伸 行政复议申请期限延长的条件和程序 行政复议申请期限的延长通常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按照特定的程序进行。首先,申请人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否则申请期限延长可能无效。其次,申请人需要提供充分的理由和证据,证明申请期限延长的必要性。例如,如果申请人在原申请期限内无法获取必要的证据或因不可抗力原因无法提交申请,可以申请延长期限。在申请期限延长时,申请人应向相关行政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延长期限的理由。行政机关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延长申请期限。申请期限延长的具体程序和要求可能因地区和具体情况而异,申请人应根据当地法律法规或相关规定进行操作。请注意,本回答仅为一般性信息,具体操作应咨询专业律师或相关行政机关。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九条和第十七条,行政复议申请期限的延长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和按照特定程序进行。申请人应在规定期限内提出申请,并提供充分的理由和证据。如果无法在期限内获取必要证据或因不可抗力原因无法提交申请,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申请人应向相关行政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延长期限的理由。行政机关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延长申请期限。具体程序和要求可能因地区和情况而异,请咨询专业律师或相关行政机关获取详细信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2017修正):第三章 行政复议申请 第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已经依法受理的,或者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2017修正):第三章 行政复议申请 第十条 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申请人。 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同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申请人、第三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行政复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2017修正):第三章 行政复议申请 第十五条 对本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以外的其他行政机关、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按照下列规定申请行政复议: (一)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二)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者该部门的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三)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分别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国务院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四)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五)对被撤销的行政机关在撤销前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人也可以向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由接受申请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办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