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是司法部根据2017年修订的法规,于2000年发布的一项管理办法。该办法包括总则、执业条件、执业核准、人员管理、执业权利和义务、检查监督、附则等7章55条规定。自2018年2月1日起生效,司法部负责解释。 法律分析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于2000年3月30日以司法部令第60号公布,根据2017年12月25日司法部令第138号修订。该《办法》分总则、执业条件、执业核准、人员管理、执业权利和义务、检查监督、附则7章55条,由司法部负责解释,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 拓展延伸 加强基层法律工作者管理,提升法律服务质量的通知 根据最新的法律法规要求,为加强基层法律工作者的管理,提升法律服务的质量,特发出此通知。《基层法律工作者管理办法》是本通知的核心内容,旨在规范基层法律工作者的从业行为,加强其职业素养和道德规范,确保法律服务的专业性和可靠性。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我们将加强对基层法律工作者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法律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我们将加大对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优化工作环境,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便利条件,以确保基层法律服务的高效运行。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有信心进一步提升基层法律服务的质量,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 结语 为了加强基层法律工作者的管理,提升法律服务的质量,司法部于2000年3月30日公布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根据最新修订的司法部令第138号,该办法于2018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办法共分为7章55条,旨在规范基层法律工作者的从业行为,加强其职业素养和道德规范,确保法律服务的专业性和可靠性。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培训和考核,优化工作环境和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便利条件,我们有信心进一步提升基层法律服务的质量,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 法律依据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法执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执业条件,经司法行政机关核准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在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人员,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