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强制执行后不还款有什么后果
释义
    1、如果有能力履行而拒不执行,法院强制执行房产、汽车等财产,会被拘留或者罚款,情节严重的,涉嫌构成拒不执行判决罪。
    2、强制迁出房屋或退出土地,是指人民法院执行机构强制搬迁被申请执行人在房屋内或特定土地上的财物,腾出房屋或土地,交给申请执行人的一种执行措施。
    3、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
    4、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
    5、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
    行政强制执行的原则有什么?
    1、行政强制合法性原则
    这个属于法定原则,要求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2、行政强制适当原则
    这个属于合理性原则,要求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适当、合理,应当符合比例原则。
    3、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
    经教育能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再实施强制,不然就申请行政强制,只不过决定前要催告,实施时要说理。
    4、禁止利用行政强制权谋取利益原则
    不得使用被查封、扣押的财产,也不得收取保管费,要收支两条线,还要合理确定代履行费用。
    5、保障当事人程序权利和法律救济权利原则
    给予当事人一定的陈述权、申辩权,还要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和申请行政赔偿的权利,以及申请司法赔偿的权利。
    欠钱不还被起诉可能面临的问题有什么?
    1、原告起诉后,应当积极应诉,争取对自己有利的判决;
    2、如果法院判决对自己不利,在有履行能力的情况下尽快履行;
    3、法院判决生效后,原告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会依法查封、冻结被执行人的财产;
    4、如果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的,法院可以将被执行人列入失信人员名单,影响被执行人的日常生活。
    5、最后,被执行人可能因为拒不履行生效判决文书而被判处刑罚。
    行政强制执行的原则是由行政强制合法性原则(法定原则),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教育为主),保障当事人程序权利和法律救济权利原则,行政强制适当原则(合理性原则),禁止利用行政强制权谋取利益原则这5个方面组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四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1: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