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为家属提供何种支持? |
释义 | 器官捐献应该是自愿、无偿的,所以没有补偿。捐赠者家属可能会获得一些人道救助经济补偿,如医疗费用减免、保险、困难救助等。捐献程序包括咨询、登记、签字、提交红十字会、公证等。捐赠者的意愿应严格遵守,用于人道主义救治,不得用于营利。 法律分析 没有补偿。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捐献器官实行自愿、无偿的原则,因此不给补助。 捐赠器官者家属可以得到什么赔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只是给予一定的人道救助经济补偿,比如住院医疗费用的减免、捐赠者家庭的医疗保险、困难救助、学费优惠、税收减免,包括殓葬费用等都可以纳入考虑。因为器官捐献的登记、分配、保存、器官的获取等都会涉及必要的经费需求,考虑到器官捐献者在医院治疗过程中的医疗费用负担和捐赠者的困难,所以提供一定的人道救助经济补偿。 器官捐献的申请首先是在当地的红十字会,主要程序如下: 1、咨询:捐献者首先应了解器官捐献的相关情况; 2、登记:所有的器官捐献者都必须满足自愿、无偿、死亡这3个条件。有关器官或组织功能良好,没有感染艾滋病或其他严重传染病,没有癌症(除原发性脑肿瘤)者,一般都适合捐献器官; 3、签字:捐献者填写《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 4、《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填写完整后由捐献者本人或委托他人交到当地红十字会,并携带捐献者本人的身份证原件,并经公证处公证; 5、《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一式两份,红十字会审核后盖章,一份存档,一份交给本人或委托人自行保管; 6、时间:因器官捐献有较强的选择性,病人病情恶化后请电话告知红十字会,病人逝世后,以最短的内电话通知红十字会及接收单位; 7、用途:器官的利用严格遵照捐献人的意愿,用于人道主义救治病人,不可进行其他营利性使用。 结语 器官捐献是一项伟大的行为,但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捐献器官是自愿、无偿的,因此并不提供补偿。然而,捐赠者家属在具体情况下可以获得一定的人道救助经济补偿,如住院医疗费用减免、医疗保险、困难救助等。此外,器官捐献的申请程序包括咨询、登记、签字等步骤,并且必须满足一定条件。捐赠的器官将严格按照捐献者的意愿用于人道主义救治病人,禁止进行其他营利性使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第七条人体器官捐献应当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公民享有捐献或者不捐献其人体器官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迫、欺骗或者利诱他人捐献人体器官。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