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能否在被执行人患病的情况下强制执行?
释义
    被执行人患病无法执行时,法院可终止执行。中止执行的情形包括申请人可延期执行、异议有理由、当事人死亡待继承、法人终止待确定继承人等。中止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被执行人未履行义务需报告财产情况,拒绝或虚假报告可罚款、拘留。法院指定交付的财物由执行员传唤双方当事人当面交付,单位持有应转交,个人持有需交出。拒不交出者将被强制执行。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56条。
    法律分析
    被执行人患病确实无法实行的法院可以终止执行。我国法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二百五十六条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者票证,由执行员传唤双方当事人当面交付,或者由执行员转交,并由被交付人签收。有关单位持有该项财物或者票证的,应当根据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转交,并由被交付人签收。有关公民持有该项财物或者票证的,人民法院通知其交出。拒不交出的,强制执行。
    拓展延伸
    在被执行人患病的情况下,如何保障执行效力?
    在被执行人患病的情况下,保障执行效力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可以通过律师或法院委托医生进行病情评估,确保被执行人的病情真实可信。其次,可以考虑暂缓执行或调整执行方式,以适应被执行人的身体状况。例如,可以延迟执行时间,减少执行负担,或者选择更温和的执行手段。同时,应加强监督和跟进,确保被执行人按时履行义务。如果被执行人的病情严重影响执行效力,可以寻求法院的裁决,以确保公平和合理的执行结果。综上所述,通过合理的病情评估、灵活的执行方式和有效的监督,可以在被执行人患病的情况下保障执行效力。
    结语
    根据被执行人患病无法实行的情况,法院可以终止执行。法律规定了中止执行的情形,如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等。中止情形消失后,执行将恢复。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义务,应报告财产情况。拒绝或虚假报告者,法院可对其罚款、拘留。法律明确了财物或票证的交付方式,执行员传唤双方当事人当面交付或转交,并由被交付人签收。在被执行人患病的情况下,应采取合理措施保障执行效力,如病情评估、暂缓执行、调整执行方式等。同时,加强监督和跟进,确保被执行人履行义务。通过合理评估、灵活执行和有效监督,可以保障被执行人患病情况下的执行效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五十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四章 监察权限 第二十三条 监察机关调查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根据工作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涉案单位和个人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
    冻结的财产经查明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查明后三日内解除冻结,予以退还。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2012修正):第三章 刑罚的执行 第三节 监外执行 第二十六条 暂予监外执行,由监狱提出书面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机关批准。批准机关应当将批准的暂予监外执行决定通知公安机关和原判人民法院,并抄送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认为对罪犯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将书面意见送交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接到人民检察院的书面意见后,应当立即对该决定进行重新核查。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