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国家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
释义 | 《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了耕地、草地和林地的承包期限,并明确了特殊林木林地的承包期限可以延长。在承包期间,发包方不得收回土地,但需要注意承包方迁址和户口变化的情况。如果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并落户,可以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如果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并转为非农业户口,应将耕地和草地交还给发包方。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 法律分析 《农村土地承包法》 《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 1、耕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2、草地的承包期限为30-50年3、林地的承包期限为30-70年,特殊林木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承包期间,发包方不得收回土地,需要注意以下两种变化情况: (1)承包期间,承包方人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或允许其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2)承包期间,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会发包方。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 拓展延伸 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办法》等。这些法律法规旨在规范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根据这些法律法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流转,农民可以通过合法形式流转、出租或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增加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同时,法律法规也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程序和要求,为农民的土地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结语 《农村土地承包法》及相关法规旨在规范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保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依法,农民可通过合法方式流转、出租或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农业生产水平。同时,法律法规确立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程序和要求,为农民的土地权益提供法律保障。这一制度为农村发展提供了稳定基础,为农民增加收入,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三条 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18修正):第四章 争议的解决和法律责任 第六十三条 承包方、土地经营权人违法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承包方给承包地造成永久性损害的,发包方有权制止,并有权要求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承包地不得买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