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诈骗犯的定义和标准,具体如下: 诈骗犯的定义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犯的立案标准: 1、主观方面,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如携款逃跑、挥霍资金等; 2、客观方面,实施了隐瞒真相或欺骗的行为,致使被害人自愿交出财物; 3、诈骗金额要达到立案标准。 诈骗犯具有欺骗行为,是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诈骗犯的行为必须使对方产生或者继续维持错误认识,即使受骗者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骗行为的成立。 诈骗犯行为使对方处分财产后,行为人或第三者获得财产。诈骗犯的既遂情形是欺骗行为导致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或者导致发生了财产损失的紧迫危险,其中的被害人不仅包括自然人,而且包括单位与国家。 举证诈骗行为的证据主要包括: 1、证明自己被骗的证据; 2、财产给付的记录。能够证明事情发生经过的证人证言、相关文件材料等,记录包括银行转账记录、交付现金情况、车辆、房产过户等能证明把金钱或者财产交付给对方的时间、地点、过程。 综上所述,诈骗犯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