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离婚能否作为逃避债务的手段? |
释义 | 夫妻离婚债务处理的主旨是防止债务人利用离婚逃避债务。建议通过查明离婚目的、实行债务担保制度、发布申报债权公告、征询债权人意见、追加债权人为第三人、判决双方负责任以及将离婚双方列为共同被告等措施来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分析 无效。 对夫妻离婚债务的处理,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法院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一般也是让夫妻双方自行协商对财产的分割及债务的分担。那些不愿偿还债务的夫妻因此钻了空子,他们假借离婚,通过协商或调解,打着“照顾妇女、儿童、老人利益”的幌子,将夫妻共同财产大部分或全部让给对方和子女,而主动要求承担全部债务。这样夫妻双方一旦离婚,要承担债务的一方履行清偿债务的义务,实际上是一句空话,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清偿能力。有的夫妻在离婚时,不申报债务,故意恶意地隐瞒债务,离婚后,债务人主张债务,要求他们偿还债务时,他们便相互推诿和推脱没有偿还能力。这些规避债务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债务人的合法权益。 就离婚案件如何防止债务人假借离婚逃避债务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点探讨意见:查明离婚目的,实行债务担保制度;发布申报债权公告;夫妻双方的债务分担应征询债权人意见;追加债权人为第三人;法院判决一方负清偿责任的同时应判决另一方负连带责任;对离婚后才发现的共同债务,债权人向法院起诉主张债权时,法院应把离婚双方列为共同被告。 拓展延伸 离婚是否可以成为债务规避的合法方式? 离婚是否可以成为债务规避的合法方式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在某些情况下,离婚可能被滥用为债务规避的手段。例如,一方可能故意将财产转移到离婚配偶名下,以逃避债务责任。然而,法律对此有严格的限制和规定。法院会审查离婚申请的真实性,并考虑夫妻之间的财产分配、债务责任等因素。如果发现离婚是为了规避债务,法院可能会采取相应措施,如追溯财产转移、分配债务等,以保护债权人的权益。因此,离婚并不能简单地被视为合法的债务规避方式,而是需要在法律框架下进行审慎考虑和处理。 结语 离婚并非合法的债务规避方式。在夫妻离婚债务处理中,双方应共同承担共同债务,如协议不成,法院将作出判决。为防止债务人借离婚逃避债务,可以通过查明离婚目的、债务担保制度、申报债权公告等措施加以防范。法院也有权追溯财产转移、分配债务等,以保护债权人的权益。因此,离婚并非简单的解决方案,需要在法律框架下审慎处理,以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二章借款合同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二章借款合同第六百七十六条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二章借款合同第六百七十七条借款人提前返还借款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应当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