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工资与劳动报酬的定义与理解 |
释义 | 工资和劳动报酬的区别在于性质和包含内容,工资是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货币工资、实物报酬和社会保险;而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付出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的对价,不包括加班费和奖金等。 法律分析 一、工资和劳动报酬有什么区别? (一)性质不同 1、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付出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的对价,体现的是劳动者创造的社会价值。 2、工资总额: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二)包含内容不同 1、劳动报酬:货币工资,用人单位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各种工资、津贴、补贴等;实物报酬,用人单位以免费或低于成本价提供给劳动者的各种物品和服务等;社会保险,指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直接向政府和保险部门支付的失业、养老、人身、医疗、家庭财产等保险金。 2、工资总额: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动报酬所得作为《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两个不同的计税项目,适用税率不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3%~45%;劳动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对劳动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实践中很多纳税人混淆了的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概念,适用税率错误,造成了税收隐患。 二、相关规定 计时工资包括: 1、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 2、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 3、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学徒的生活费); 4、运动员体育津贴。 计件工资包括: 1、实行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制,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2、按工作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3、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很多人分不清工资和劳动报酬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二者存在重叠的部分,都包括劳动所产生的的对价,工资可能会有加班费,会有奖金,而劳动报酬不包括此部分,所以存在区别。 结语 工资和劳动报酬虽然存在重叠之处,但在性质和包含内容上有所区别。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付出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的对价,体现了劳动者创造的社会价值;而工资总额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劳动报酬包括货币工资、实物报酬和社会保险,而工资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的支付组成。因此,工资和劳动报酬在适用税率和包含内容上也存在差异。正确理解工资和劳动报酬的区别对于纳税人避免税收隐患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一条 【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时劳动报酬不明确的解决】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