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怎么解决 |
释义 |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处理: (1)协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平等、公平、自愿、合法的前提下,可以自行协商处理。 (2)申请调解。劳动者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3)仲裁。如果没有达成调解协议或者拒绝调解而要求仲裁的,可以申请仲裁。如果劳动者不愿意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本单位没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劳动者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起诉。如果劳动者对劳动者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该怎么办 根据《劳动法》第79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何避免劳动争议,发生劳动争议用人单位怎么办 用人单位与员工发生劳动纠纷有下列解决途径: 1.协商。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2.调解。发生纠纷可以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调解解决。 3.仲裁。纠纷当事人可以向县(区)市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诉讼。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社会保险争议时如何解决? 劳动者解决社保争议可以通过当事人之间协商、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等途径。《中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可知,社保争议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 劳动合同有纠纷属于劳动争议,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处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 相关法律规定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怎么处理 关于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怎么处理的相关法律知识更多专业问题建议咨询律师。 一、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怎么处理 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按照民事纠纷处理,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员工发生工伤事故用人单位如何处理 1、发生工伤事故后,企业单位要及时报告工伤和职业病情况,不得瞒报和漏报; 其次,工伤职工或其亲属申请认定工伤和享受工伤待遇; 3、企业工会组织可以代表工伤职工提出申请。 2、报告、申诸的时间要求: 从工伤事故发生之日起或职业病被确诊之日起,企业单位应在15日之内报告,工伤职工或其亲属应在15~30天之内申请。 在此时间之内,报告和申请要越快越好,这有利于及时调查取证,有利于工伤职工及时享受有关待遇。 3、调查取证和认定工伤: 劳动行政部门接到工伤报告和申请后,应抓紧调查取还,一般应在7日内,特殊情况下延至30日,作出是否认定工伤的结论,认定工伤以书面形式通知。 调查取证材料要包括: 职工申请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核实; 医院或医疗机构治疗工伤和职业病的诊断书及有关资料; 企业的工伤报告和现场调查情况。 4、工伤争议处理: 对两种争议应适用不同的程序。 一是企业单位不同意工伤职工的要求时,职工或其亲属应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实际上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一般情况下,法院受理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纠纷矛盾时会按照民事纠纷来进行处理,当然如果职工或者用人单位当中的一方存在着极其严重的刑事犯罪行为,那么就有可能附加上刑事处理程序,这种情况要建议请及时联系律师,专业人士网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相关内容:信托收益属于劳动争议吗 一、信托收益属于劳动争议吗 信托收益不属于劳动争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条, (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 (三)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纠纷。这三种情形才属于《劳动法》第2条规定的劳动争议。据此,信托收益不属于劳动争议。 二、信托受益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信托受益权的法律依据是来自《信托法》,以下是信托收益权的具体规定。 《信托法》第三条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以下统称信托当事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民事、营业、公益信托活动,适用本法。 《信托法》第九条设立信托,其书面文件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信托目的; (二)委托人、受托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 (三)受益人或者受益人范围; (四)信托财产的范围、种类及状况; (五)受益人取得信托利益的形式、方法。 除前款所列事项外,可以载明信托期限、信托财产的管理方法、受托人的报酬、新受托人的选任方式、信托终止事由等事项。 以上就是对“信托收益属于劳动争议吗 ”所进行的解答,我们可以了解到信托收益不属于劳动争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大家还想了解其他法律知识,专业人士网还提供了专业的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再次进行法律咨询。 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劳动关系怎么办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不被单位给承认,劳动者可以收集其他证据予以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 1、收集载有劳动者名字的用人单位的各种文件。比如用人单位下发的含有劳动者名字的各种通知、工作任务单、任命通知书、介绍信、签到表等书面资料。 2、收集劳动者代表用人单位与其它实体或个人签订的文件等。比如最为常见的代表公司签收快递,该快递单一般可以作为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其他如送货单、签收单等。 5、收集手机短信与电话录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协商谈判具体事宜时的手机短信往来和电话录音也可以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 6、收集劳动监察部门的处理结果。如果劳动者穷尽一切办法都无法搜集到上述任何证据,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让其帮助劳动者收集有利的证据。 该内容由 曲兴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