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诽谤罪索赔多少钱 |
释义 | 诽谤、诬告陷害的行为对受害人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可以要求精神赔偿,至于赔偿多少钱,依据具体情况而定。 一、伪造聊天记录违法需要坐牢吗? 伪造聊天记录,如果造成了损害后果或者有利用该聊天记录诬告陷害他人的行为的,会构成犯罪。一般由损害后果的构成侵权,可以报警或者提起诉讼。如果是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诬告陷害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二、诬告他人该负什么责任 一、诬告他人该负什么责任,需要分情况进行讨论: 1、诬告他人如果情节不是很严重,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要求诬告人承担赔礼道歉、赔偿一定的精神损失等民事责任; 2、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3、如果诬告行为已经构成了刑法上的诬告陷害罪的立案条件,则要承担刑事责任,会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诬告陷害罪的定义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作虚假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到错误的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此项罪名是规定在我国刑法第243条中的,它在构成要件上的特点是: 1、主观上具有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所以,行为人错告、检举失实都不是诬告陷害罪,因为这些只是行为人不了解真实情况或者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没有主观上的目的。 2、客观上要具备三个要件: (1)捏造犯罪事实。如果告发的情况是真实的而不是编造的就不构成本罪;如果捏造的仅仅是违反道德或者一般违法的事实,而不是刑法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事实,也不构成本罪。 (2)对象必须是特定的人。如果行为人仅仅捏造了发生了犯罪的事实向有关单位告发,但并未指明具体的人是谁,属于虚报案情,也不构成本罪。不过对象特定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如果告发的事实可以明显地看出诬告对象是某人,即使没有指名道姓,也认为诬陷特定的人。 (3)行为人将捏造的他人的犯罪事实向司法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如果仅仅编造事实没有向上述单位告发,或者向其他人告发,就不成立本罪了。 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捏造他人违法、违纪、违反道德的事实,进行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者干扰他人升迁任职的,不符合客观要件 (4)不成立本罪。如果诬告陷害他人未达到“情节严重”程度的,只属于一般的诬陷行为,不构成诬告陷害罪。 总而言之,诬陷他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对当事人可以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按诬告陷害罪,追究刑事责任。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 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第十条,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