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长期言语辱骂属于什么罪? |
释义 | 本文介绍了侮辱罪的相关知识。侮辱罪是指在公共场合使用恶毒刻薄的语言对他人进行嘲笑、辱骂,情节严重的行为。该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主观上只能是故意,且只有情节严重的侮辱行为才构成本罪。在家庭和校园中,长期的言语辱骂行为可能会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孩子的性格孤僻,甚至影响夫妻关系。因此,应该避免在公共场合使用恶言秽语,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家庭和谐。 法律分析 一、长期言语辱骂属于哪种罪行? 这种行为构成侮辱罪,具体罪责要求包括使用哪些词语并不明确,但必须是在公共场合,当着第三者等旁人的面进行辱骂,且造成严重后果(如受害人自杀或精神失常等)。 采用言语进行侮辱,即用恶毒刻薄的语言对被害人进行嘲笑、辱骂,使其当众出丑,难以忍受,如口头散布被害人的生活隐私、生理缺陷等。辱骂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话甚至触犯刑法。 二,侮辱罪的含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侮辱罪客观上使用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败坏他人名誉;主观上只能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侮辱行为会造成败坏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另外根据《刑法》规定,只有情节严重的侮辱行为才构成本罪。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所谓人格尊严,是指公民基于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地位、声望、工作环境、家庭关系等各种客观条件而对自己或他人的人格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识和尊重。所谓名誉,是指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望声誉,是一个公民的品德、才干、信誉等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所谓名誉权,是指以名誉的维护和安全为内容的人格权。 本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单位。侮辱法人以及其他团体、组织,不构成侮辱罪。在公众场合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和《刑法》第299条之规定,应以侮辱国旗、国徽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长期的言语的打击经常会出现在父母或者夫妻的关系中,这种对于家庭的和谐相处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会导致孩子的性格的孤僻或者夫妻之间的互相的猜忌等等。现在校园暴力中的欺凌也属于其中一种,很多的学生不知道辱骂等行为的严重后果,具体咨询专业的律师。 拓展延伸 侮辱罪是一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的罪名,指的是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损害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这种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对受害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伤害,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侮辱罪是指公然侮辱他人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包括侮辱、诽谤、造谣、传谣、侵犯他人名誉权等行为。对于犯罪情节较轻的侮辱行为,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对于犯罪情节严重的侮辱行为,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在实际司法审判中,侮辱罪的具体刑罚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估,以保证司法公正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侮辱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对于侮辱他人、损害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要依法严惩,维护社会公正和尊重他人尊严。 结语 言语辱骂是一种严重罪行,不仅破坏了他人的名誉,还可能造成受害人心理上的创伤。只有当侮辱行为公然且严重时,才会构成侮辱罪。长期言语的辱骂会对家庭和谐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孩子的性格孤僻或夫妻间的猜忌。因此,我们应该尊重他人,避免使用言语进行辱骂,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09-06)\t第六条\t以在信息网络上发布、删除等方式处理网络信息为由,威胁、要挟他人,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实施上述行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的规定,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 刑法\t第二十五条\t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2-12-20)\t第二百五十二条\t聚众哄闹、冲击法庭或者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严重扰乱法庭秩序,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