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冒名担保人如何维权? |
释义 | 冒名担保违背意愿构成侵权,被冒名者可要求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应承担侵权责任。侵权行为危及他人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责任。 法律分析 被冒名做了担保人,完全违背了被冒名者的意愿,“冒名者”构成侵权,被冒名者民事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要求赔偿。 根据2021年新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的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规定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 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拓展延伸 冒名担保人的法律救济途径 冒名担保人的法律救济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冒名担保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冒名行为的无效性,并追究冒名者的法律责任。其次,冒名担保人还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对冒名者进行刑事追责。此外,冒名担保人还可以通过与相关合同方进行协商、调解或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另外,冒名担保人还可以寻求法律援助,以获得专业的法律帮助和支持。最后,冒名担保人还可以通过媒体曝光、网络舆论等方式引起社会关注,增加维权的影响力。总之,冒名担保人在维权过程中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法律途径,并积极寻求专业的法律援助,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冒名担保人的行为构成侵权,被冒名者的民事权益受到损害时,有权要求赔偿。根据法律,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承担侵权责任。同时,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冒名担保人可以通过诉讼、报案、协商等方式寻求法律救济。在维权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法律途径,并寻求专业的法律援助,能够有效保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裁判认定构成犯罪,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百五十四条以及本规定第十三条之规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 担保人以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裁判认定构成犯罪为由,主张不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间借贷合同与担保合同的效力、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依法确定担保人的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 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一般保证,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章 保证合同 第二节 保证责任 第六百九十二条 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