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一审二审后仍有审判吗? |
释义 | 刑事案件一审二审后不能再进行三审,但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可以提出申诉再审。一审是最初的审判,二审是上诉审判,终审是最后的审判。再审是对已生效的判决、裁定重新审理的程序。再审案件必须满足已生效、确有错误、提起再审的主体合法的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二审判决、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都是终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但不会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法律分析 刑事案件一审二审后还有没有三审 我国施行二审终审制度,二审后不能三审,但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再审。 1、一审是指法院对案件的最初一级审判。一审的程序可以分为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两种。在中国,普通的第一审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但是性质较严重、问题较复杂、影响较广大的第一审案件,按其不同程度,分别由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就是终审。 2、二审又称上诉审程序,是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上诉人的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就第一审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理时,所应当遵循的步骤和方式方法。 3、终审是法院对案件的最后一级审判。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第二审案件,或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案件,都是终审,当事人不能再上诉。 4、再审,是指人民法院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协议认为确有错误的,对案件重新进行审理。 法院决定受理再审案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必须是已经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 ②必须是判决、裁定、调解书确有错误。 ③提起再审程序的主体必须合法。 相关法条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第二审的判决、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都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第二百四十一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结语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刑事案件经过一审和二审后,一般情况下不再有三审的程序。二审是上诉审程序,对第一审的判决或裁定进行审理。终审则是最后一级的审判,由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当事人不能再上诉。然而,对于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再审,但这并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再审程序必须满足一定条件,包括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并且提起再审程序的主体必须合法。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二审的判决、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都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三章 简易程序 第一百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的程序审理案件,可以一次开庭审结并且当庭宣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第二审程序 第二百三十九条 原审人民法院对于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对于重新审判后的判决,依照本法第二百二十七条、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二百二十九条的规定可以上诉、抗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五十六条 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由原审人民法院审理的,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如果原来是第一审案件,应当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抗诉;如果原来是第二审案件,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依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再审案件,同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