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保护公民的知识产权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释义
    作为公民应除了了解并知晓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外,还应当以实际行动来尊重、保护知识产权。学习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这样就可以知来道什么是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例如:假冒品牌属于商标侵权行为,抄袭他人技术属于专利侵权行为,抄袭他人作品属于著作权侵权行为等。
    一、如何判定是否侵犯了知识产权
    1、关于违法性问题。这是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一个重要的构成要件,虽然在学术界不少学者在研究违法性是否应独立地成为侵权的构成要件,但至少在知识产权侵权领域,违法性这个要件是必不可少的,大多知识产权法律条文中,都会明确地列举侵权行为的种类,比如著作权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官对侵权行为的认定不能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说明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都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这就是违法性作为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理论依据。
    2、关于损害事实(结果)问题。在一般民事侵权理论侵权的构成中,无论是三要件说、四要件说还是五要件说,都认为损害事实是民事侵权的构成要件之一,但是已经有不少学者提出,在知识产权侵权构成中,损害事实(结果)已经不再是必需的构成要件。侵权法中有一条无损害即无赔偿的准则,说明损害是承担赔偿责任的前提,有人认为这就是损害事实为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理论依据,但持这种观点的人混淆了民事责任与赔偿责任的区别,毕竟民事责任和赔偿责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是上下位的关系,不承担赔偿责任并不等于说不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在个别(极少的情况)没有损害事实(结果)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侵权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可能会承担比如停止侵害、消除危险、销毁其侵权产品等民事责任。因此,笔者认为,是否具有损害事实(结果)的发生不再是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必备要件,这也是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与一般民事侵权行为的不同点之一。
    3、关于因果关系。这是一般民事侵权理论中,民事侵权行为的必备要件,但由于有些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并不要求有损害后果,因此只有对造成损害后果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需要确定侵权人所应承担的责任大小时,因果关系的认定才有意义。
    4、关于主观要件。上文阐述的民事侵权理论中,构成一般侵权行为的要件之一是加害人主观上具有过错,但是,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构成并不是以主观过错为必备要件。英国版权法第97条第1款规定,在著作权的侵权诉讼中,如果事实证明被告在侵权时只是不知道,也没有理由认为其行为所及之作品享有著作权,原告则不能请求损害赔偿,但并不影响其要求采取其他的救济方式。我国的专利法第63条第2款、商标法第56条第3款均确立了无过错的侵权责任。从以上的立法例中可以看出,即使行为人是无过错的,也应承担侵权责任,只不过其承担的侵权责任要比有过错的轻,有过错的行为人除承担停止侵权、销毁侵权产品、消除影响等的侵权责任外往往还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二、企业要较全面地实行“立体保护”战略
    以下以电子信息行业为例,探讨企业如何实行“立体保护”战略。
    在电子信息技术行业,企业针对芯片的硬件特征,可单独对芯片部分申请专利进行保护,同时企业也可通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版权对芯片版图进行保护;文件格式和多媒体内容部分,可用版权保护,部分可与硬件结合的技术,可同时进行专利申请,而在软件和一些发明方法部分,在利用专利进行保护的同时,更多考虑的是对一些不适宜用专利保护的重要技术,通过企业内部的保密制度来防止技术的外泄,即用商业秘密来加强保护;当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和企业的品牌价值被认可后,商标的作用有时会远远大于专利,这时注册商标就能加强专利的效果,这样,商标与专利、版权、商业秘密的立体保护会避免某项权利被无效后出现的法律漏洞。在医药、农产品行业,除了对技术发明申请专利、对产品或服务申请商标,还可用原产地标志来保护部分产品或服务,也还可用品种权保护一些改良后的农产品的生产方法,有些企业还用外观设计来保护其产品的市场销售。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措施的实施,能大大降低侵权行为的发生。
    三、知识产权侵权如何认定
    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一般认为包括对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权、反不正当竞争权等智力成果权的侵害行为。
    知识产权法相对于民法来讲,属于特殊法,民法概括性地规定了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或条件,知识产权法则更加具体规定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我们不但要依据民商法、侵权行为法从总体上把握侵权行为的表现形态和认定标准,还要依照各部知识产权法具体地掌握对每一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认定的规格和要点,才能完成在审判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件中的法律适用的任务。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6: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