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发现商标侵权处理流程如下: 1、收集、固定证据。发现别人假冒商标,首先要做的是收集证据,将别人假冒商标的商品以拍照、摄像、实物购买等方式进行固定,掌握第一手证据。 2、协商赔偿。如果对方侵权不是很严重,又有愿意协商的明确态度,可以与侵权人协商,解决停止侵害和赔偿的事项。 3、工商投诉。掌握证据后,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投诉,要求查处侵权违法行为。监管部门受理后,将及时开展调查取证,查封扣押侵权产品,核算侵权金额。在对侵权人作出行政处罚的同时,监管部门也会就赔偿问题主持调解。 4、公安报警。对方生产、销售侵权商标达到五万元或者获利超过三万元,就构成犯罪,由公安部门负责侦查。发现这一情况后,可以直接报案,当然,工商查处中,发现违法金额达到立案标准的,也会移交公安处理。经过刑事诉讼程序,法院将会对侵权者判刑,被侵权人也可以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获得赔偿。 5、法院起诉。对于工商查处的案件,双方没有达成赔偿协议,或者当事人不通过工商投诉,都可以向法院民事起诉,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经济损失。法院经过判决后,对方拒不支付的,可以通过强制执行程序。 6、法律援助。对于商标侵权行为,涉及法律认定和赔偿标准非常细,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聘请律师或者专业机构人士进行办理。经济困难的,也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对侵犯注册商标权行为认定的过程,有以下三个基本步骤: 1、确定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权利范围是认定商标侵权的基本依据。判断商标侵权行为能否认定所考虑的一切因素都是围绕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权利范围来进行的; 2、确定被控侵权的具体对象由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一是被控侵权的商标,二是被控侵权的商标所使用的商品。确定被控侵权具体对象,有利于确定和固化被控侵权行为的载体,为下一步与商标权的保护范围的比对打下坚实基础; 3、将被控侵权对象与注册商标和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进行比较,认定被控侵权的商标与注册商标是否相同或者近似,以及被控侵权商标所使用的商品与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是否属于同一种类或者相类似。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第五十六条 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