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累犯假释规定有哪些? |
释义 | 累犯一律不得适用假释。假释是指被判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后,出于确有悔改表现且不再危害社会的条件下,被提前释放的刑法执行制度。累犯是指在五年内两次以上受到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人。由于累犯再犯罪的概率较高,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也较大,因此不适用假释制度。 法律分析 对累犯一律不得适用假释。假释,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刑法执行制度,而累犯是五年之内两次刑罚在徒刑以上的犯罪人。累犯再犯罪几率高,对社会的危害性比较大,所以累犯不适用假释。 拓展延伸 累犯罪行是否应该禁止假释? 累犯罪行是否应该禁止假释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一方面,支持者认为累犯犯罪行为表明其无法改正,因此不应该给予假释的机会。他们认为,累犯罪行的频繁发生表明其对社会造成了重大危害,应该受到更严厉的惩罚,以保护社会安全和公众利益。另一方面,反对者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即使是累犯也不例外。他们主张通过假释机制,为累犯提供改正错误、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这种做法有助于促进累犯的改造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是否禁止累犯罪行的假释仍然需要深入的讨论和权衡不同的利益。 结语 累犯罪行是否应该禁止假释一直备受争议。支持者认为累犯犯罪行为表明其无法改正,应禁止假释以保护社会安全。反对者主张每个人都应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包括累犯。禁止假释需深入讨论和权衡利益。 法律依据 《刑法》第八十一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