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侵害姓名权的相关法律条款和规定是什么?
释义
    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应以行为人主观上的故意为要件,行为人盗用、冒用他人姓名、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或故意不使用他人姓名可认定为造成损害后果的行为。因此,侵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法律分析
    1、具有侵害姓名权的行为。
    2、行为人的过错,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应以行为人主观上的故意为要件。
    3、损害后果,侵害行为人只要实施了盗用、冒用他人姓名,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故意不使用他人姓名的行为,就可以认定已经造成了损害后果。
    4、侵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拓展延伸
    了解侵害姓名权的法律保护措施及其适用范围
    侵害姓名权是指他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他人姓名,损害了姓名权的合法权益。为了保护个人的姓名权,法律规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根据相关法律条款和规定,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包括冒用他人姓名、恶意诽谤他人名誉等。针对这些侵权行为,受害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适用范围上,法律保护个人姓名权的适用对象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同时,法律规定了一定的时效性,即侵权行为发生后一定时间内可以提起诉讼。因此,了解侵害姓名权的法律保护措施及其适用范围对于个人维权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保护个人姓名权是法律的重要任务,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必须受到严厉打击。侵害行为人的过错应以主观故意为要件,损害后果只要实施了盗用、冒用他人姓名等行为即可认定。维护个人姓名权需要建立侵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法律规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包括起诉、要求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等。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对个人维权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一千零一十四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者名称权。根据该条,姓名权被侵害的具体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典型方式(同时不排除其他更多的方式):(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或变更自己的姓名。(2)盗用他人姓名,即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3)假冒他人姓名,即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7:4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