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签订合同时未使用真名是否有效? |
释义 | 合同签名需使用真名,否则构成欺诈,受损害方可要求法院变更或撤销合同。若签名假名与户籍不一致,但是代表行为人真实意思且未违背对方真实意思,则合同有效。若签名假名可能侵害他人利益且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则签名效力待定,合同可撤销或变更。 法律分析 1、订立合同中不使用真名签名,属于欺诈行为,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2、如果签的假名虽与户籍登记不一致,但属于日常活动中用来表示行为人意思的其他名称,如果该签名行为是行为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并未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经签名的合同应属于符合双方合意的有效合同。 3、如果行为人在对他人利益有侵害的可能性的前提下签的假名,使对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背自身的真实意思,则行为人的签名行为效力待定,该合同可撤销或变更。 拓展延伸 合同签署时使用化名是否影响合同的法律效力? 使用化名签署合同可能会对合同的法律效力产生影响。根据法律规定,合同签署双方应当使用真实姓名或合法代表身份进行签署,以确保合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使用化名可能会引发以下问题:首先,化名可能难以确认签署人的真实身份,从而导致签署人的权利和义务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其次,当发生争议时,法院可能要求提供签署人的真实身份证明,若无法提供,则可能影响合同的证明力和可执行性。因此,为确保合同的法律效力,建议在签署合同时使用真实姓名或合法代表身份进行签署。 结语 合同签署时应使用真实姓名或合法代表身份,以确保合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使用化名可能导致签署人的身份难以确认,从而影响合同的效力和可执行性。若签署人使用化名欺诈对方,使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背真实意思,受损害方有权请求变更或撤销合同。建议在签署合同时,遵守法律规定,使用真实姓名或合法代表身份,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意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