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双公示是什么意思
释义
    双公示是指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在政务公开方面的一项重要措施,即公开事项和公开结果的双重公示。
    双公示需要的资料包括:
    1、招标公告,公开发布招标信息,包括项目名称、内容、规模、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资格要求、投标文件递交时间和地点、评标方式等;
    2、招标文件,招标人制定的详细的招标条件和技术规范,包括标的物或服务的规格、数量、质量要求、价格、交货期等具体要求;
    3、投标文件,投标人提交的招标文件,包括投标人的资质证明、技术方案、商务方案、报价等;
    4、中标公告,公布中标结果,包括中标人的名称、中标金额等信息;
    5、中标通知书,招标人向中标人发出的书面通知,通知中标人履行合同的具体要求和时间;
    6、合同,中标人与招标人签订的正式合同,包括合同金额、履约期限、质量标准、付款方式等具体条款;
    7、履约保证金证明,投标人在投标时需要缴纳的保证金,用于保证投标人的履约能力。
    双公示的流程是:
    1、事项登记,政府或公共机构需要对执行公共事务的事项进行登记和备案。登记的内容包括事项的名称、内容、执行机构、执行时间、经费来源等;
    2、事项公开,政府或公共机构需要向社会公开相关的事项。公开的方式可以是通过政府或机构的官方网站、报纸、电视等媒介进行,也可以是通过信息公开、社区宣传等方式进行;
    3、公示期限,政府或公共机构需要规定双公示的公示期限。一般情况下,公示期限为7天至15天不等,期限过后即视为公示完成;
    4、公示结果,政府或公共机构需要公示执行公共事务的结果。公示结果的方式和时间与公示事项相同,一般在公示期限结束后不久即可公示结果;
    5、监督与反馈,公众可以通过信息公开渠道、投诉举报等方式对政府或公共机构的执行结果进行监督。政府或公共机构需要及时处理公众的反馈和投诉,保证公共事务的公正、透明和合法。
    综上所述,双公示的实施可以提高政府、公共机构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有效地促进政府、公共机构依法行政、廉洁执政,同时也可以方便社会公众监督政府、公共机构的行为,维护公共利益。双公示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成为政府、公共机构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手段。
    【法律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 第一条
    充分认识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重要性
    简政放权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措施的稳步推进,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简化了登记手续,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有力带动和促进了就业。为确保改革措施顺利推进、取得实效,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充分保护创业者的积极性,使其留得下、守得住、做得强;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在宽进的同时实行严管,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0: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