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事诉讼法证据保全的条件是什么
释义
    一、民事诉讼证据保全的概念
    诉前证据保全是指指利害关系人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于起诉之前申请人民法院对有关证据予以提取、保存或者封存的强制措施。
    二、民事诉讼证据保全的条件
    证据只要具备如下条件,申请人或诉讼参与人即可申请法院采取证据保全措施,法院也可以主动进行证据保全。
    1、证据有灭失的可能。
    如证人因衰老、疾病有死亡的可能,将来作为证据的物品容易腐坏、变质等。
    2、证据将来有难以取得的可能。
    例如,证人将要出国。虽然难以取得不等于无法取得,但会影响案件的及时处理,甚至影响办案的质量,因此应当及时保全。
    3、证据的保全应在开庭前进行。
    “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七日。”因此,证据保全也应在开庭前完成。如果是属于在庭审期间新发现的证据,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供或由人民法院收集,没有必要进行证据保全。
    上述情况,只要具备其中之一,就可采取保全措施。诸如证人证言、物证、书证等都可能成为保全的对象。
    三、证据保全的解除
    证据保全的解除能否参照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九章关于诉讼保全的有关规定,主要涉及两个问题:
    1、诉前证据保全是否因利害关系人在一定期限内不起诉而得以解除?
    为督促利害关系人慎重启动诉前证据保全程序、保障诉前证据保全程序与本案诉讼程序的有效衔接,诉前证据保全可以参照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三款之规定,申请人在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内不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法院应当解除保全。
    2、证据保全是否因被申请人提供担保而解除?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四条之规定主要适用于财产保全程序,因为财产保全的目的在于保全被申请人的责任财产以保障最终判决的执行,而被申请人提供担保亦可保障最终判决的执行,故可以解除相应的保全。但证据保全之目的在于保护证据,确定事实,保障申请人的程序性权利,故除非有例外情形,如申请人同意等,否则证据保全不因被申请人提供担保而解除。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 9:3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