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在法律上界定遗失物 |
释义 | 本文介绍了遗失物的定义、条件以及失物管理的基本原则。遗失物是指由动产所有人或占有人因主观过失或自然原因而失去控制的物品,必须符合可移动、空无一人、有主人的条件。失物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拾得人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然后交还或者交付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在接收失物前还应当妥善保管,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法律分析 1. 遗失物是指由动产所有人或占有人因主观过失或自然原因而失去控制的物品。遗失物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它必须是可移动的。土地等不动产,即使因时间久远边界不清,也不构成遗失物。除普通动产外,证券、银行存折和各种凭证也属于动产范畴。2一定是空无一人。失物未找到前,任何人不得占有。判断占有是否灭失,需要根据一般社会观念和具体情况,考察原占有人是否具有事实上控制该物的可能性。只是暂时丧失占有权并不构成损失。因此,占有的货物不慎进入他人的土地、建筑物,不能构成财产损失。在自己家中遗失的物品,不视为失物。失去占有权必须是确定的。无占有是一种客观状态,它与遗失人的主观认识无关。因此,即使遗失人知道遗失物的下落,也不妨碍遗失物的成立。三。它决不能是没有主人的东西。丧失对遗失财产的占有权并非基于所有人的意图。在广义上,遗失物包括性质、特征相同的漂流物和流浪动物。遗失物,是指根据遗失人的意志,不是暂时遗失的财产。遗失的财产只能是动产。拾得遗失物是事实行为,拾得人不必具有行为能力。遗失物只能是动产,不动产不存在灭失的问题。失物不是无主的财产,而是失主已经失去占有权而不属于任何人的财产。至于占有权的丧失,则有各种不同。一般来说,财产所有人因某种原因而丧失财产;也有其他情况,如直接占有人丧失财产。对于间接占有人,即所有人来说,它是遗失物。另一个例子是,如果没有行为能力的所有权人放弃了该物,因为他缺乏意志能力,所有权的放弃就不会成立。但是,为了安全或者其他考虑,物主将物埋在土地上或者放在某个秘密的地方。此时,物主并没有失去对该物的占有,所以它不是一个遗失物。如果主人由于年龄的原因忘记了在哪里,那就是埋藏物或隐藏物。第二,失物管理的基本原则失物招领人在将失物交给有关部门和有关部门收缴失物之前,应当妥善保管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损失的。他们应该承担民事责任。这篇文章是关于失物的保管的。拾得人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然后交还或者交付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在接收失物前,还应当妥善保管。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拓展延伸 遗失物的保管与失物招领责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的一项责任。根据民法典第314条,遗失物的保管人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将遗失物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同时,根据民法典第315条,遗失物的招领人或者拾得人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将遗失物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如果遗失物的保管人或者拾得人不履行上述责任,导致遗失物无法找到或者无法归还给权利人,则他们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因此,遗失物的保管与失物招领责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规定,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积极意义。 结语 失物招领人应当遵守失物管理的基本原则,妥善保管遗失物,并在失物招领后及时交还或交付有关部门。只有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失物毁损、灭失的,失物招领人才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一条 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三条 遗嘱效力,适用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条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