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隐私泄露时如何处理? |
释义 | 泄露他人隐私可以报警,行为人可能面临拘留或罚款。侵犯他人隐私属于违法行为,可能承担民事、行政或刑事责任。防止隐私侵犯可通过隐私权赋予的权利,如隐瞒、利用、维护和支配权。未经权利人同意利用他人隐私是严重的侵权行为。 法律分析 一、泄露他人隐私可以报警吗 可以去派出所报警处理。 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是违法行为,受害人可以依法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立案查处。 根据案情,公安机关会对行为人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二、侵犯他人隐私算罪吗 侵犯他人隐私属于违法行为。 承担的法律责任视情况可能有: 民事责任,被侵犯隐私人可以要求对方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行政责任,可由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刑事责任,如果侵犯他人隐私情节严重,或造成其它严重后果的,则涉嫌刑事犯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三、如何防止隐私侵犯 可以利用隐私权赋予权利来避免他人侵犯自己隐私权: 1、隐私隐瞒权。隐私隐瞒权是指权利主体对于自己的隐私进行隐瞒,不为人所知的权利。 2、隐私利用权。自然人对于自己的隐私不仅享有消极的隐瞒权,还享有积极的利用权。隐私利用权是指自然人对于自己的隐私积极利用,以满足自己精神、物质等方面需要的权利。 3、隐私维护权。隐私维护权是指隐私权主体对于自己的隐私所享有的维护其不可侵犯性,在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公力与私力救济,来维护隐私的不可侵犯性。 4;隐私支配权。隐私支配权是指自然人对于自己的隐私权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支配。准许他人利用自己隐私的实质,是对自己享有的隐私利用权所作的转让行为,未经权利人承诺而利用者,为严重侵权行为。 结语 保护个人隐私是每个人的权利,同时也是法律所保障的。对于泄露他人隐私的行为,受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立案查处。根据案情轻重,行为人可能会面临拘留或罚款的处罚。侵犯他人隐私也是违法行为,可能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为了防止隐私侵犯,可以利用隐私权赋予权利,包括隐私隐瞒权、隐私利用权、隐私维护权和隐私支配权等。保护隐私权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国家采取措施,监测、防御、处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免受攻击、侵入、干扰和破坏,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和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一章 总 则 第十三条 国家支持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依法惩治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国家制定并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战略,明确保障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提出重点领域的网络安全政策、工作任务和措施。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