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公司解散后,能否进行清算?
释义
    公司注销前需进行清算,否则注销无效。《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公司清算组需在清算结束后30日内向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注销情形包括破产、营业期限届满、章程解散等。被吊销执照、法院解散等也需先进行清算。清算在前,注销在后。
    法律分析
    公司已注销不能清算。在公司注销之前,首先要做清算,清算是一种法律程序,公司注销时,必须进行财产清算。未经清算就自行终止的行为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应该是清算在前,注销在后。如果被注销了,企业不存在了,也就不存在清算的可能。
    《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清算组应当自公司清算结束之日起30日内向原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一)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
    (二)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但公司通过修改公司章程而存续的除外;
    (三)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解散或者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外商投资的公司董事会决议解散;(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五)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解散;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解散情形。
    拓展延伸
    注销后的公司财产如何处理?
    注销后的公司财产处理方式取决于具体情况。一般来说,注销后的公司财产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处理:1.清算:将公司财产变现,清偿债务并分配剩余资产给股东。2.转让:将公司财产出售给他人或其他公司。3.捐赠:将公司财产捐赠给慈善机构或公益组织。4.报废:对无法变现或无价值的财产进行报废处理。在进行财产处理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确保公平、合法、透明。建议在进行财产处理前咨询专业律师或会计师,以确保操作合规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公司和股东的权益。
    结语
    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公司注销前必须进行清算程序。清算是一种法律程序,未经清算的自行终止行为无法产生法律效力且不受法律保护。注销后的公司财产处理方式取决于具体情况,包括清算、转让、捐赠和报废等。在进行财产处理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咨询专业律师或会计师,以确保操作合规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公司和股东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修正):第十二章 法 律 责 任 第二百一十一条 公司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六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的,可以由公司登记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公司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未依照本法规定办理有关变更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限期登记;逾期不登记的,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21修正):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 被审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时间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将整改情况报告审计机关,同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机关、单位报告,并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布。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应当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审计机关应当对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应当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和制定政策、完善制度的重要参考;拒不整改或者整改时弄虚作假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21修正):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一条 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的审计决定,被审计单位应当执行。
    审计机关依法责令被审计单位缴纳应当上缴的款项,被审计单位拒不执行的,审计机关应当通报有关主管机关、单位,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扣缴或者采取其他处理措施,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审计机关。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