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违约金是由当事人事先约定,在违约时要向对方支付的一笔款项。违约金的金额通常应当基于违约方的损失,但同时应当考虑到违约行为的严重程度、债务人的能力等因素。如果违约金超过了实际损失,可能会被视为违法,需要依法予以修改或撤销。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114条“当事人可以约定合同解除的违约金,但是违约金的数额不应当显失过高或者过低。” 第114条注释3:“违约金的数额不应当超过合同中规定的违约金与实际损失的总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103条“当事人违约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请求采取补救措施或者支付违约金等损失赔偿。请求支付违约金的,应当按照约定确定违约金数额;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应当按照损失情况,参照履行合同所需的时间、人力、物力等因素,按照约定履行义务的方式、质量、数量、价值等因素,以及当事人的违约情况、违约后采取的补救措施等因素确定。”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合同违约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第31条“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的,违约金应当合理。违约方在违约情况发生后应当按照约定支付违约金;如果违约金不合理高昂的,对受害方造成无法预见的损失,受害方有权请求依照损失给付赔偿;如果违约金太低不足以引起违约方重视的,违约金应当根据实际损失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