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 职务犯罪是指在公务活动中,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共财物或者非法索取、非法侵占、非法转移、非法收受公共财物或者非法出售、非法购买公共财物等行为。为了防范职务犯罪的发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1. 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制度。制定明确的公务活动操作规程,规定公共财物的使用范围、数量、用途、使用程序等,确保公共财物的合理使用和监管。 2. 完善考核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公务活动中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明确责任范围和责任人,并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确保公务活动的规范和规范的执行。 3. 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提高工作素质。通过开展员工培训、业务考试、交流学习等形式,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专业素质,降低职务犯罪的风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3条:职务侵占公共财物罪。单位或者个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5条:职务上贪污罪。单位或者个人在公务活动中,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或者非法出售、非法购买公共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