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原告提起诉讼,但一个月后仍未立案
释义
    当事人在30天内未收到调解通知时,可以向法院咨询案件情况,是否因申请延长调解期限或其他原因导致未收到通知。当事人有权拒绝先行调解、申请终止调解,若被拒绝或终止,法院将在3天内审查立案,案件转入诉讼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5条和第122条,人民法院应在5天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并在5天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不影响法院审理,除非当事人拒绝调解。
    法律分析
    30天过后仍然没有收到通知的,可以向法院承办法官咨询案件情况,看是否经申请延长调节期限或其他原因导致未收到调解通知。
    先行调解程序期限为30日,当事人有权拒绝先行调解、申请终止先行调解、申请延长调解期限的权利,当事人拒绝先行调解、申请终止先行调解程序的,法院在3日内审查立案,案件转入诉讼程序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拓展延伸
    原告起诉后一个月内未立案,迫使其采取进一步行动
    原告在起诉后一个月内未能成功立案,这种情况迫使原告不得不采取进一步行动。面对这样的局面,原告可能会选择与被告进行谈判,寻求解决纠纷的方式。另外,原告还可以向法院提交补充材料或证据,以加强自己的案件,促使立案的进展。此外,原告还可以寻求法律咨询,以了解是否有其他法律手段可用于推动案件的进展。无论原告选择何种行动,都应谨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与律师保持密切合作,以确保案件得到适当的处理和解决。
    结语
    在起诉后一个月内未能成功立案的情况下,原告应积极采取进一步行动。可以与被告进行谈判,寻求解决纠纷的方式;也可以向法院提交补充材料或证据,以促进案件的立案进展。此外,寻求法律咨询,了解是否还有其他法律手段可用于推动案件进展,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无论采取何种行动,原告都应坚守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与律师密切合作,确保案件得到适当处理和解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
    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十章 附 则 第一百零二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应当收取诉讼费用。诉讼费用由败诉方承担,双方都有责任的由双方分担。收取诉讼费用的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0: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