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借款利率超过法定标准是否违法? |
释义 | 民间借贷利息约定超过年利率36%部分无效,法院仅判决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计算利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规定》,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的约定受法律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借款利息不得预先扣除,应按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并计算利息。 法律分析 我国法律规定民间借贷的利息由双方约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民间借贷的利息由双方约定,但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四倍的,不受法律保护,也就是说如果借钱的人不还钱,债权人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的话,只会按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判决利息,超出的不判。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七十条【借款利息不得预先扣除】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拓展延伸 借款利率超过法定标准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借款利率超过法定标准的法律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借款利率超过法定标准属于违法行为,可能导致以下后果:首先,借款合同可能被视为无效或部分无效,借款人有权要求返还多收的利息;其次,借款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返还多收的利息,并可能获得相应的赔偿;此外,借款人还可以向相关监管机构举报,涉及的机构或个人可能面临罚款、吊销执照等行政处罚;最重要的是,借款人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因此,借款人在借款时务必要了解法定利率标准,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因超过法定利率标准而遭受法律后果的影响。 结语 借款利率超过法定标准将导致严重的法律后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借款人有权要求返还多收的利息,并可能获得赔偿。同时,借款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借款时务必了解法定利率标准,保护自己的利益,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七条借贷双方对前期借款本息结算后将利息计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债权凭证,如果前期利率没有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重新出具的债权凭证载明的金额可认定为后期借款本金。超过部分的利息,不应认定为后期借款本金。 按前款计算,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届满后应当支付的本息之和,超过以最初借款本金与以最初借款本金为基数、以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计算的整个借款期间的利息之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