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事法律行为的条件与期限
释义
    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条件和附期限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设立一定的条件或期限,以决定其效力产生或解除。对方刻意阻碍合同条件成就的处理办法是视为条件已经成就。不得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依性质必须及时确定的行为和违背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法律分析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条件和附期限
    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条件和附期限内容如下:
    1.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是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设立一定的事由作为条件,以该条件的成就与否(是否发生)作为决定该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产生或解除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
    2.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约定一定的期限,以期限的到来决定其效力产生或者终止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对方刻意阻碍合同生效条件成就的怎么处理
    对方刻意阻碍合同生效条件成就的一般处理的办法:视为条件已经成就。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附条件生效的合同,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经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九条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经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三、哪些民事法律行为不得附条件
    不得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
    1.依性质不得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通常为依性质必须及时确定的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如票据背书行为。
    2.附条件则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主要是与人身或者身份密切相关的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有些行为是不得附条件的,比如依性质必须及时确定的行为和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原则的行为。对于对方刻意阻碍合同生效条件成就的情况,一般处理办法是视为条件已经成就。律师编辑应当在处理民事法律行为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运用相关法律条款,确保合法权益的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本法所称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5:5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