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成年年满18岁监护人还需要履行义务吗 |
释义 | 未成年年满18岁后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监护人,但患有精神疾病等情况下仍需监护。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需由配偶、父母、子女等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 法律分析 一、未成年年满十八岁监护人还需要履行义务吗 1、如果是正常的公民年满十八周岁后是不需要监护人的,如果年满十八岁后但是当事人患有精神疾病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情况下也是需要有监护人进行监护的,如果监护人在监护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标准去执行后当事人也是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和变更监护人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七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一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二、年满十八岁还有监护人吗 满十八岁一般情况下就不需要有监护人了,“十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一般只有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才需要监护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1)配偶; (2)父母、子女; (3)其他近亲属; (4)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拓展延伸 监护人是否仍需履行义务?未成年年满18岁后的法律责任如何界定? 根据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在年满18岁后,监护人的义务并不会自动终止。监护人仍需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确保未成年人的生活、健康和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得到妥善满足。然而,未成年人年满18岁后,他们也将承担更多的法律责任。法律界定了未成年人的行为能力和法律责任,根据具体情况,未成年人可能需要承担合同责任、侵权责任等。法律对未成年人的责任界定主要考虑其心智成熟程度和自主意识的发展情况。因此,监护人和未成年人都需要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以确保合法权益的保护和社会责任的履行。 结语 根据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在年满18岁后,监护人的义务并不会自动终止。监护人仍需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确保未成年人的生活、健康和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得到妥善满足。然而,未成年人年满18岁后,他们也将承担更多的法律责任。法律界定了未成年人的行为能力和法律责任,根据具体情况,未成年人可能需要承担合同责任、侵权责任等。监护人和未成年人都需要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以确保合法权益的保护和社会责任的履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九十六条 民政部门承担临时监护或者长期监护职责的,财政、教育、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予以配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儿童福利机构,负责收留、抚养由民政部门监护的未成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三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及时将委托照护情况书面告知未成年人所在学校、幼儿园和实际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加强和未成年人所在学校、幼儿园的沟通;与未成年人、被委托人至少每周联系和交流一次,了解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情况,并给予未成年人亲情关爱。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接到被委托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幼儿园等关于未成年人心理、行为异常的通知后,应当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九十三条 对临时监护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可以采取委托亲属抚养、家庭寄养等方式进行安置,也可以交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或者儿童福利机构进行收留、抚养。 临时监护期间,经民政部门评估,监护人重新具备履行监护职责条件的,民政部门可以将未成年人送回监护人抚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