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我国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是指什么? |
释义 | 最低工资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的前提下,由用人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最低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和奖金、津贴、补贴,但不包括加班加点工资、特殊劳动条件下的津贴,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排除在外。正常劳动是指劳动者按劳动合同约定,在法定工作时间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从事的劳动,假期和参加社会活动期间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 法律分析 根据《劳动法》第48条的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关于“最低工资”的含义,根据《劳动法条文说明》第48条的规定,《劳动法》第48条中的\"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最低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和奖金、津贴、补贴,但不包括加班加点工资、特殊劳动条件下的津贴,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排除在外。 根据《执行劳动法的意见》第54条的规定:劳动法第四十八条中的\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最低工资不包括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住房和用人单位支付的伙食补贴,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下的津贴,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 关于“正常劳动”的界定,根据《最低工资规定》第三条条二款的规定:本规定所称正常劳动,是指劳动者按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在法定工作时间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从事的劳动。劳动者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生育(产)假、节育手术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间,以及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 拓展延伸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实施对劳动者和经济的影响如何?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实施对劳动者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该制度确保了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提高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减少了贫困现象的发生。其次,最低工资的设定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公平性,防止了不合理的低薪竞争,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此外,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还有助于推动消费增长,促进经济发展。然而,一些争议也存在,如可能增加企业负担、对就业市场产生一定影响等。总体而言,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实施对劳动者和经济具有积极的社会效应,但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以实现制度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结语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实施对劳动者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该制度确保了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提高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减少了贫困现象的发生。其次,最低工资的设定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公平性,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此外,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还有助于推动消费增长,促进经济发展。然而,一些争议也存在,如可能增加企业负担、对就业市场产生一定影响等。总体而言,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实施对劳动者和经济具有积极的社会效应,但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以实现制度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四十九条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劳动生产率; (四)就业状况; (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十一章 法 律 责 任 第九十条 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擅自更改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费率,导致少收或者多收社会保险费的,由有关行政部门责令其追缴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或者退还不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七章 社会保险费征缴 第五十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内凭营业执照、登记证书或者单位印章,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予以审核,发给社会保险登记证件。 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或者用人单位依法终止的,应当自变更或者终止之日起三十日内,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社会保险登记。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民政部门和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及时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报用人单位的成立、终止情况,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报个人的出生、死亡以及户口登记、迁移、注销等情况。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