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监视居住期满后开庭时间?
释义
    法院审理监视居住案件应在一个半月内宣判,且应在一个月内开庭审理。监视居住可在住处执行,若有碍侦查可在指定居所执行,但不得在羁押场所或办案场所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需在24小时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法律分析
    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即被监视居住的人员的相关案件,法院应当在在受理后一个月以内开庭审理,并作出相应的判决,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规定,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但是,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辩护人,适用本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拓展延伸
    监视居住结束后的法庭审判日期确定?
    在监视居住结束后,法庭审判日期的确定是根据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的。首先,法庭的工作负荷、庭审安排和案件的紧急程度都会对审判日期产生影响。其次,涉案各方当事人的律师也需要协商并提出可行的日期。此外,法庭可能还会考虑其他因素,如证人的可用性、法官和陪审团的可行性等。因此,具体的审判日期需要在法庭和相关各方之间进行协商和确定,以确保公正和高效的法庭审判过程。
    结语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在审理公诉案件时,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对于被监视居住的人员的案件,法院也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以内开庭审理,并作出相应的判决,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情况下,除无法通知的情况外,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在监视居住结束后,具体的法庭审判日期需要在法庭和相关各方之间进行协商和确定,以确保公正和高效的法庭审判过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七章 参与社会发展 第六十六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九十三条 对临时监护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可以采取委托亲属抚养、家庭寄养等方式进行安置,也可以交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或者儿童福利机构进行收留、抚养。
    临时监护期间,经民政部门评估,监护人重新具备履行监护职责条件的,民政部门可以将未成年人送回监护人抚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七章 参与社会发展 第七十二条 国家和社会采取措施,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