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掩饰隐瞒是一种违法行为,必须符合“偷税、骗税、逃税、抗税”的情形,且具备主观故意。相关法律规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 在税收征收领域,掩饰隐瞒是指纳税人通过虚构、隐瞒、不报送或弄虚作假等手段,故意逃避、抗拒或者延迟缴纳税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条和第四十二条规定,纳税人应当如实申报应纳税款和相关信息,如有发现漏报、少报、错报或者谎报的情形,税务机关有权查处,并可依法加征滞纳金和罚款等。在刑法领域,掩饰隐瞒可以被视为偷税、骗税、逃税、抗税的情况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第二百三十四条和第二百三十六条等规定,犯罪嫌疑人应当具备主观故意,即知晓自己需要缴纳税款但是故意隐瞒、掩盖或者弄虚作假的情形,并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何区分掩饰隐瞒和合理避税?掩饰隐瞒是指以不正当手段逃避、抗拒或者延迟缴纳税款,而合理避税是指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税负。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存在违法手段和是否具有主观故意等因素。 掩饰隐瞒是一种违法行为,对纳税人和整个社会都存在重大风险和损失,因此必须依法加以查处和惩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