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父母遗弃孩子构成什么罪?
释义
    遗弃罪是指负有扶养义务的人,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行为。其处罚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遗弃罪的认定需要考虑遗弃行为的具体情况,与虐待罪、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有所区别。
    法律分析
    父母遗弃孩子可能构成的罪名是什么?
    1. 父母遗弃孩子可能被指控犯有遗弃罪或故意杀人罪。
    父母遗弃孩子在福利院、车站等人流较多容易被发现的场所,涉嫌遗弃罪。父母把不能独立生活的孩子遗弃在深山老林等难以被人发现的地方,涉嫌故意杀人罪。
    2、构成遗弃罪的处罚
    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认定遗弃行为的方式有哪些?
    认定遗弃行为的方式包括判断遗弃行为具体与虐待行为有什么区别、与故意伤害行为有什么区别、以及与故意杀人行为有什么区别等。
    1、与虐待罪的界限
    (1)客体要件不同。遗弃罪侵犯的客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扶养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虐待罪侵犯的客体则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享有合法权益,也侵犯了被害人的身体健康。
    (2)而虐待罪的客观方面,则表现为经常或连续折磨、摧残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的行为。
    (3)主体要件不同。遗弃罪的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扶养义务而且具有履行义务能力的人;而虐待罪的主体,必须是在一个家庭内部共同生活的成员。
    (4)犯罪主观方面不同。两罪在主观方面虽均是故意,但其故意的内容不同。而虐待罪的故意是行为人有意识地对被害人进行肉体摧残和精神折磨。
    (5)犯罪侵犯的对象不同。遗弃罪的犯罪对象,只限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对象可以是任何人。
    2、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
    (1)客体要件不同,遗弃罪侵犯的客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力扶养的权利义务关系;而故意伤害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利。
    (2)犯罪客观方面不同。遗弃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对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具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的行为;而故意伤害罪的客观方面,则表现为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这种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一般是直接加害于被害人的身体,如打伤、刺伤、烧伤等。
    (3)主体要件不同,遗弃罪的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人负有法律上扶养义务而且具有履行义务能力的人;故意伤害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故意的内容不同。遗弃罪的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应当履行扶养义务,也有实际履行扶养义务能力而拒绝扶养;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则是行为人具有损害他人身体的故意。
    3、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
    (1)犯罪主观方面不同。从主观故意上讲,遗弃罪是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人企图通过遗弃达到逃避或向他人转嫁由自己承担的扶养义务的目的;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故意则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因此,如果行为人企图通过遗弃达到向他人转嫁本由自己承担的扶养义务的目的,则其行为构成遗弃罪;如果行为人企图以不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方式达到杀害婴儿或神智不清、行动不便的老人的目的,则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2)客观要件不同。遗弃罪在客观方面一般是将被害人遗弃于能够获得救助的场所,如他人家门口、车站、码头、街口等。故意杀人罪在客观方面则是将婴儿或行动困难的老人放置于不能获得救助的地方,例如,将婴儿遗弃在深山沟内;将神志不清、行动困难的老人遗弃在野兽出没、人迹罕至的荒野,等等。
    父母负有抚养未成年孩子的义务,不得以没有抚养能力等为由拒绝将孩子遗弃,若是实施了遗弃行为,有可能会涉嫌犯遗弃罪。公安机关若是发现特定的公民实施了遗弃行为,且该行为满足了遗弃罪等罪名的立案标准,那么会立案处理遗弃案件。
    拓展延伸
    遗弃行为是指负有扶养义务的人,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行为。对于遗弃行为,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定:
    1. 负有扶养义务的人:首先需要确定被遗弃的人是否有扶养义务,例如父母与子女、配偶与配偶等具有法定扶养义务的关系。
    2. 拒绝抚养:被遗弃人是否被拒绝抚养,可以通过被遗弃人的证言或者相关证据来确定。如果被遗弃人自己陈述自己被拒绝抚养,或者有关证人证实被遗弃人确实被拒绝抚养,则可以认定遗弃行为成立。
    3. 情节恶劣:遗弃行为是否情节恶劣,可以根据被遗弃人的情况以及遗弃人的行为来进行判断。例如,被遗弃人是否是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以及被遗弃人是否遭受了身体或心理上的虐待等,都可以作为判断依据。
    4. 法律规定:根据法律规定,遗弃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也可以作为判断依据。例如,我国《刑法》第261条规定:“拒绝扶养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综上所述,认定遗弃行为需要考虑负有扶养义务的人、拒绝抚养、情节恶劣以及法律规定等因素。只有同时满足以上条件,才能认定被行为人构成遗弃罪。
    结语
    父母遗弃孩子可能构成的罪名是遗弃罪或故意杀人罪。遗弃罪是指负有扶养义务的人,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在认定遗弃行为时,需要判断遗弃行为与虐待行为、故意伤害行为和故意杀人行为的区别。遗弃罪的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扶养义务且具有履行义务能力的人,而故意杀人罪的主体则为一般主体。两者的客体、客观方面、主观方面和犯罪构成要件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八章 法 律 责 任 第七十七条 家庭成员盗窃、诈骗、抢夺、侵占、勒索、故意损毁老年人财物,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十五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创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
    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员应当协助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八章 法 律 责 任 第七十六条 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对老年人负有赡养义务、扶养义务而拒绝赡养、扶养,虐待老年人或者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由有关单位给予批评教育;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5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