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犯罪中止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释义
    构成犯罪中止的条件: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中止形态包括预备中止和实行中止,以及实行终了的中止和未实行终了的中止。
    法律分析
    构成犯罪中止,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
    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促使行为人自动中止犯罪或自动防止犯罪结果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
    (1)真诚悔悟,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
    (2)出于对被害人的同情、怜悯,不忍加害被害人;
    (3)害怕将来一旦破案,要受到法律制裁。
    动机如何,不影响自动中止的成立。
    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第一,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第二,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第三,中止行为以不发生犯罪结果为成立条件,但这种结果,是行为人主观追求的和行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3、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
    这里的犯罪过程,包括预备犯罪的过程、实行犯罪的过程与犯罪结果发生的过程。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
    4、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知识拓展】几种中止形态
    1、预备中止和实行中止
    行为人在犯罪预备的过程中,着手实行犯罪之前而停止实施犯罪行为的,属于预备形态的中止。当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在实行犯罪的过程中中止犯罪行为的,是犯罪实行形态的中止。
    2、实行终了的中止和未实行终了的中止
    实行终了的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实施完毕犯罪行为,但在犯罪结果出现以前,行为人自动有效地避免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未实行终了的中止,是指行为人在犯罪的实行行为尚未实施完毕时中止了犯罪行为的实行,当然也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结语
    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在具备一定条件下,自动选择停止犯罪行为或避免危害结果的行为。其条件包括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并在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且必须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避免了危害结果。犯罪中止可以分为预备中止和实行中止,以及实行终了的中止和未实行终了的中止。无论动机如何,只要满足以上条件,即可构成犯罪中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六节 减刑 第七十九条 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四十九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9 7: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