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实害犯与结果犯的概念及特点 |
释义 | 实害犯和结果犯的区别在于内容、概念、成立要件、划分、犯罪类型和结果等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构成故意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实害犯和结果犯,有以下的区别: 1、内容不同; 2、概念不同,实害犯,又称侵害犯,结果犯,行为犯对称,又称实质犯; 3、成立要件不同,实害犯以对客体造成实际损害为成立要件,结果犯以预定的危害结果的犯罪为成立要件; 4、划分不同; 5、犯罪类型不同; 6、结果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拓展延伸 实害犯与结果犯的区别及其在刑法中的应用 实害犯和结果犯是刑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实害犯指的是犯罪行为直接导致了某种实际的危害或损害,而结果犯则是犯罪行为导致了某种特定的结果。两者的区别在于,实害犯注重的是犯罪行为本身所造成的直接危害,而结果犯则关注的是犯罪行为所导致的特定后果。 在刑法中,实害犯和结果犯的应用有所不同。对于实害犯,法律更加关注的是其行为的危险性和社会危害程度,因此对实害犯的处罚通常较为严厉。而对于结果犯,法律更注重的是对其所导致的具体后果进行评估,对其处罚则会根据后果的严重性进行调整。 总之,实害犯和结果犯在刑法中具有不同的概念和特点,并且在刑事责任和处罚上也有所区别。了解和区分这两个概念对于正确适用刑法以及保护社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实害犯和结果犯在刑法中有明显的区别。实害犯侧重于犯罪行为本身对客体造成的实际损害,而结果犯关注的是犯罪行为所导致的特定结果。成立要件、划分、犯罪类型和刑事责任都存在差异。对于明知自己行为会导致危害社会结果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故意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了解并区分这两个概念对于正确适用刑法和维护社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